理想汽车军机海报风波:一场“联名”罗生门揭开的品牌营销边界
一场本为借势航空展的宣传,却因“军机同框”陷入舆论漩涡。9月24日,理想汽车因发布含歼-20、歼-10等军机形象的海报引发争议,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直指其“侵权”“虚假宣传”;而理想则回应“已暂停宣传并沟通核实”。这场从海报发布到双方“各执一词”的风波,揭开了品牌营销中“授权”与“擦边”的微妙边界。
一张海报引发的争议:理想借势航展,为何触雷?
9月的吉林长春,2025年长春航空展吸引全国目光。作为参展企业之一,理想汽车在宣传中推出多组海报——其中一张是“理想MEGA与长春航展主体大楼同框”,另一张则将MEGA车型与歼-20、歼-10、空警-500等军机形象并列呈现。
这组海报很快引发关注。9月20日,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向理想汽车发函,明确质疑其“未经授权使用航空工业相关IP(含歼-20等军机形象)”,涉嫌知识产权侵权及虚假宣传,要求立即停止传播、公开道歉并澄清双方无联名关系。
“我们注意到部分海报涉及军机元素,第一时间高度重视。”理想汽车回应称,涉事海报源于“长春销售公司与长春航空展的合作项目”,主题为《与国同梦、与家同行》,旨在结合航展氛围传递品牌理念;而“MEGA与航展大楼同框”的图片,是在航展运营服务供应商允许下,对保障用车与建筑的现场摄制。
然而,事件并未因理想的回应平息。昨日晚间,中航工业相关人员向媒体进一步明确:“中航工业品牌中心是集团军机形象注册、维权、推广的唯一责任主体。品牌中心从未对任何航展服务供应商授予军机形象授权权限,理想所称‘与服务供应商沟通确认’无法律效力。”
一场“是否获授权”的罗生门,就此浮出水面。
授权链条断裂:服务供应商的“口头许可”为何无效?
争议核心在于:理想汽车是否获得了军机形象的合法使用权?
根据中航工业的表述,军机形象(如歼-20)作为国有资产及国防科技成果,其知识产权归属明确——中航工业品牌中心是唯一有权授权使用的主体。而理想汽车所谓的“与航展服务供应商沟通确认”,在中航工业看来不具备法律效力。“服务供应商可能仅负责场地运营,无权处置军机IP授权。”一位知识产权律师分析,“若理想未直接获得中航工业品牌中心的书面授权,其使用行为已涉嫌侵权。”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著作权法》及《商标法》,军机形象若已进行著作权登记或商标注册,未经许可用于商业宣传(如品牌海报),可能构成对复制权、改编权的侵犯;若海报暗示“与航空工业联名”或“官方合作”,还可能因虚假宣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理想的问题在于,将‘与航展合作’等同于‘获得军机IP授权’。”上述律师表示,“航展本身是公开活动,企业可参与展示,但涉及特定IP(如军机)的使用,必须单独获得权利方许可。”
营销擦边风险:品牌借势“国之重器”的边界在哪?
此次风波并非孤例。近年来,不少品牌试图借“国之重器”(如航天、军工元素)提升品牌调性,却屡屡因授权问题“翻车”。
“消费者对‘国潮’‘家国情怀’有天然好感,品牌借势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合规。”品牌营销专家张薇认为,理想的问题在于“模糊了‘活动合作’与‘IP授权’的界限”。“即便与航展有合作,也不意味着可以使用其衍生的军机形象。这相当于去演唱会拍照,不能把明星肖像直接用于自家广告。”
事件发酵后,网友态度分化:部分消费者认为“理想营销用力过猛”,也有声音指出“中航工业维权合理,保护知识产权是好事”。更多人关注:“如果连军机形象都不能随便用,品牌该如何安全借势?”
“合规借势的核心是‘明确授权链路’。”张薇建议,品牌若想结合国家重大活动或国防元素营销,应直接对接权利方(如中航工业品牌中心),获取书面授权,并在宣传中清晰标注合作性质,避免“暗示联名”引发误解。
事件后续:理想能否化解危机?
截至发稿,理想汽车未公布进一步处理进展,但已暂停相关海报传播。中航工业则表示“将保留进一步维权权利”。
这场风波给所有品牌敲响了警钟:在“国潮”与“情怀”营销热潮中,合规始终是底线。正如法律专家所言:“借势‘国之重器’能提升品牌高度,但若忽视授权规则,反而可能跌落信任谷底。”
对于理想而言,如何回应公众关切、厘清授权责任,不仅关乎此次危机,更将影响其“家庭用户”定位的品牌形象——毕竟,消费者对“踏实做事”的品牌,永远抱有更高期待。
(注:文中法律观点综合行业律师分析,事件进展以双方官方后续通报为准。)



微信公众号

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