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绝非“小打闹”,严重涉法涉罪,家长切勿当“儿戏”
校园欺凌绝非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可能涉及治安违法甚至刑事犯罪,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高度重视,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且暴力行为逐渐呈现出低龄化、女性化趋势。许多家长可能认为这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但事实上,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2024年2月,广西柳州市教育局整理了9起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典型案例并发布,以期学校、家长和学生引以为戒,远离欺凌和暴力。
01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或称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常见的欺凌行为包括: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此外,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以及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也都属于欺凌行为。
02 欺凌行为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校园欺凌绝非“小打小闹”,严重的可能构成违法犯罪。欺凌者可能承担 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
在刑事责任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欺凌行为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寻衅滋事罪、强制猥亵、侮辱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等。
行政责任方面:如果欺凌行为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殴打他人或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
民事责任方面:欺凌者及家长(监护人)需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03 真实案例触目惊心
2024年1月,某职业学校发生一起严重欺凌事件。被告人马某以被害人丁某偷吃其水果为由,伙同其他四人在女生宿舍多次对被害人实施 扇耳光、腿踢、辱骂、脱衣服、剪头发等侮辱行为,并拍摄视频转发。
法院最终以强制侮辱罪判处马某有期徒刑三年;其余四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不等,其中四人适用缓刑。
在另一起案例中,两名高中生因琐事产生矛盾,双方约在学校门口打架,各纠集多人持鱼叉、镐把等物品参与斗殴,双方均有人员受伤。
法院认为,六名被告人组织或积极参与持械聚众斗殴,均构成聚众斗殴罪。对两名主犯各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对其他四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三年至八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04 家长如何识别孩子可能正遭受欺凌?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迹象判断孩子是否可能遭受欺凌:孩子突然不愿上学;无端情绪变化;抱怨有同学针对他;身上出现伤痕却解释不清;行为异常,如特别粘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睡眠出现问题,如失眠、噩梦、尿床等。
05 孩子遭遇欺凌,家长应该怎么做?
当孩子遭遇欺凌时,家长首先要 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如果欺凌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立即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沟通。
不要一味安慰孩子不要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应对孩子表达共情,向他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感谢孩子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告诉孩子:“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06 学校如何防控校园欺凌?
学校应当 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07 社会各界共同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欺凌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抵制校园霸凌,需要用法律构筑起长城。家长和学校应多向学生宣传相关知识及法律规定,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校园霸凌的危害及后果,鼓励学生面对霸凌勇于反抗和说不。
同学之间嬉闹玩耍本无可厚非,但是必须以安全为前提。同学们应当约束自己的行为,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伤人或伤己案件的发生[citation:6。
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不仅伤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冲击着社会道德底线。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们,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
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 保护“少年的你”,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
免责声明:喧喧博客 转载或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可能包含AI辅助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公众号

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