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灯铸魂 守望成长——2025年"最美教师"群像录​​!

教育
发布于 2025-09-10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名单,24位教育工作者与保定学院赴疆支教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如同一束束火炬,照亮了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奋进之路。他们中既有深耕科研一线的院士专家,也有扎根乡村的普通教师;既有深耕特殊教育的无私园丁,也有投身职业教育的创新先锋。以下是他们的姓名与事迹摘录:


一、理想信念的播火者

  1. 1.丁美珍(上海交通大学)

    创新思政课形式,将人工智能伦理、航天精神融入教学,用科技前沿话题点燃00后青年的报国热情。

  2. 2.古桑曲珍(西藏墨脱县完全小学)

    背负氧气瓶翻越雪山授课,用藏汉双语讲述"老西藏精神",在边境线上守护民族团结的火种。

  3. 3.刘玉忠(山西吕梁碛口镇初中)

    在窑洞教室坚守35年,用自制教具和田间课堂点亮山区孩子的科学梦想,被村民称为"大山里的光明使者"。


二、科技强国的筑梦人

  1. 4.邓宗全(哈尔滨工业大学院士)

    率领团队突破月球车移动系统关键技术,将航天工程案例引入课堂,培养"敢上九天揽月"的科技英才。

  2. 5.姜德生(武汉理工大学院士)

    将光纤传感技术带入本科生课堂,指导学生参与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

  3. 6.翟婉明(西南交通大学院士)

    将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成果融入教学,激励学生投身交通强国建设,其团队研发的"复兴号"牵引技术已走向世界。


三、乡村振兴的摆渡人

  1. 7.任明杰(河南新乡封丘县大辛庄小学)

    放弃城市生活扎根乡村,用短视频记录"一个人的学校",带动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捐建图书馆。

  2. 8.黄俊琼(贵州黔东南镇远县江古镇小学)

    用绘画疗法打开自闭症儿童心扉,构建"艺术+融合"教育模式,让特殊儿童也能站上舞台绽放光芒。

  3. 廖红(福建农林大学教授)

    9.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武夷山茶园,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助农增收的同时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四、匠心传承的点灯人

  1. 10.薄宜勇(山东蓝翔技师学院)

    首创"车间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掌握智能制造技术,毕业生获企业争抢。

  2. 11.肖惠文(江西陶瓷工艺美院)

    将竹编技艺融入非遗传承班,创新"指尖上的思政课",让千年技艺焕发新生代活力。

  3. 12.欧阳陵江(湖南工业职院教授)

    牵头建设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为企业定制"订单式"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98%以上。


五、特殊教育的守望者

  1. 13.张慧(南京聋人学校)

    创新"情景化教学法",用手语演绎《雷雨》《哈姆雷特》,助听障学生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

  2. 14.邓晓红(深圳元平特校)

    掌握12种手语方言,为脑瘫、自闭症等多类型残障儿童设计个性化课程,被誉为"会魔法的语言桥梁"。

  3. 15.孟庆阳(天津岳阳道小学)

    28年班主任生涯首创"成长银行"评价体系,用积分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班级获评全国文明班级。


六、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1. 16.刘益春(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推动"创造的教育"理念改革,培养师范生"既要会上课,更要会创造",为中西部输送千余名乡村教师骨干。

  2. 17.胡嵘苹(上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运用数字画像技术实现个性化教育,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学生定制学习方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 18.钟义信(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领衔编写《人工智能伦理》教材,开设全国首个AI伦理通识课,引导学生思考技术背后的社会责任。


七、学前教育的耕耘者

  1. 19.秦春娟(江苏淮安周恩来红军小学)

    创编《少年周恩来》校园剧,用沉浸式教学让红色基因浸润童心,相关课程获教育部精品案例。

  2. 20.杨洋(四川凉山昭觉县民族中学)

    创新彝汉双语教学模式,编写《彝族文化读本》,帮助彝族学生高考成绩连续三年提升30%。


八、终身奉献的典范

  1. 21.陈立群(贵州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名誉校长)

    退休后扎根苗寨八年,将升学率从10%提升至90%,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获"时代楷模"称号。

  2. 22.李思媛(云南怒江独龙江乡小学教师)

    背着幼子走遍全乡13个村寨家访,行程超3万公里,用脚步丈量教育的公平与温度。

  3. 23.侯纯广(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

    八年完成南海12个岛礁生态科考,带领学生绘制我国首批珊瑚礁生物图谱,填补科研空白。

  4. 24.郑万众(北京盲校教师)

    研发触觉地图教学法,让视障学生通过触摸感知世界,其研究成果已在全国8所盲校推广。


特别致敬:扎根边疆的青春方阵

保定学院赴疆任教群体

自2000年起,近百名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新疆且末、皮山等地。其中:

  • 李桂枝:昆仑山脚下坚守22年,用知识点亮牧民孩子的求学路
  • 荀轶娜:援疆教师团队骨干,疫情期间搭建"云端课堂",让和田学子同步聆听北京名师授课
  • 群体代表:累计培养毕业生3000余人,超半数选择留在新疆,用教育浇灌边疆繁荣的希望。

结语

这些"最美教师"用行动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他们有的是攀登科研高峰的勇士,有的是扎根乡土的孺子牛,有的是点燃特殊儿童梦想的天使。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让我们向这些燃灯者致敬,期待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征程上续写新的华章!

(注:本文综合自教育部新闻发布会、新华社及地方媒体报道,完整事迹可通过权威渠道进一步查询。)


免责声明:喧喧博客 转载或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可能包含AI辅助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社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