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政策突变:企业毁约潮涌动,中国学生陷留英困局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报道】“收到offer时的欣喜若狂,转眼变成被企业毁约的晴天霹雳。”2025届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硕士毕业生李晓雯(化名)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普华永道发来的邮件,标题赫然写着“Offer撤销通知”。这封邮件写道:“因英国移民政策突变,我司无法继续履行工作签证担保义务,现正式撤回您的录用通知。”
这种戏剧性转折,正在英国高校留学生群体中密集上演。随着英国政府移民政策持续收紧,一场针对国际学生的“就业围猎”正在上演。
企业毁约潮:四大巨头带头“撤岗”
今年夏天,英国雇主对国际学生的“毁约”行为达到峰值。据《泰晤士报》报道,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就撤销了超2000份应届生offer,其中普华永道最为激进——伦敦以外地区的所有录用通知被全数取消,甚至包括已签署三方协议的暑期实习生。
“我们理解这对学生打击沉重,但企业实在不堪重负。”安永英国招聘主管詹姆斯·史密斯坦言,公司为每位国际学生办理工签需额外承担约1.2万英镑成本,涵盖签证费、移民健康附加费及第三方中介服务费。“在利润率本就微薄的金融行业,这笔开支让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用人策略。”
政策层面的变动加剧了企业顾虑。自2024年起,英国将技术工作签证(Skilled Worker Visa)的最低年薪门槛从2.6万英镑连跳三级,今年更是飙升至4.17万英镑。即便以高薪著称的投行、律所,也仅有少数高管岗位达标,基层岗位几乎全线“熔断”。
政策铁幕:三重枷锁困住留学生
英国政府的移民政策调整,正在构筑三重障碍:
1. 签证成本“雪崩式”增长
根据内政部数据,企业为一名国际学生办理工签,需支付:
- 签证申请费:£610-£1408(依薪资浮动)
- 移民健康附加费:£2400/年(五年总计£1.2万)
- 担保牌照年费:£1476起(中小企业普遍选择外包服务,实际支出翻倍)
“这相当于企业每雇用一名国际学生,就要额外背负近3万英镑的隐性成本。”英国中小企业联合会政策顾问马克·汤普森指出,政策变相将招聘权限向大型跨国企业集中。
2. 学历薪资“双门槛”挤压
移民白皮书显示,英国已将技术签证申请者的最低学历门槛从A-level(高中)提升至本科及以上。同时,针对留学生的“毕业生签证”转工签路径被彻底切断——2025年起,持PSW签证者需满足年薪≥3.34万英镑、岗位属于短缺职业清单等严苛条件,方可申请转正。
“这意味着90%的文科类、基础理科类留学生被排除在外。”伯明翰大学就业服务中心数据显示,该校2024届国际生中,仅12%拿到符合转工签要求的岗位。
3. 移民执法“精准打击”
今年5月,英国政府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逾期居留清理行动,通过签证数据库锁定超13万名“高危人群”——主要是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等国的学生。内政部直接向其发送警告短信:“您已逾期居留,若不立即离境将面临驱逐。”
尽管中国留学生未被列为重点目标,但连带效应已然显现。伦敦国王学院国际学生办公室透露,近期咨询续签、转工签的学生数量激增300%,反映出群体性焦虑。
留学生态裂变:精英化与去留抉择
政策寒流下,英国留学生态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1. 名校“镀金”价值缩水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教授保罗·克雷格指出:“过去,英国文凭是进入跨国企业的黄金门票;如今,企业更看重本地工作经验和永久居留身份。”该校2024届金融硕士班中,65%的中国学生已放弃留英计划。
2. 中介行业洗牌加速
“去年还能打包票保证留英就业,今年连PSW签证都成了‘薛定谔的工签’。”某头部留学机构负责人透露,其英国业务线已裁员40%,转向主攻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政策宽松地区。
3. 留学生群体分化加剧
一部分尖子生瞄准“高薪豁免”条款,涌入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紧缺领域;另一部分则选择“曲线救国”——先拿PSW签证积累经验,再通过欧洲身份规划(如葡萄牙黄金签证)实现曲线移民。
未来预警:全球人才争夺白热化
英国政府的“移民紧缩”政策,折射出发达国家在科技竞争中的焦虑心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留学生流动总量达650万人,其中流向英美的占比下降至42%,而加拿大、澳大利亚凭借更宽松的移民政策抢占份额。
“英国正在为短视的政策付出代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移民问题专家伊恩·戈尔丁教授警告,“当顶尖学府沦为‘短期培训营’,损失的不仅是国际声誉,更是未来科技创新的火种。”
对于仍在观望的中国留学生而言,这场政策风暴带来的启示清晰而残酷:留学决策必须与职业规划深度绑定,盲目追求“镀金”或将付出高昂代价。正如一位正在办理加拿大移民的留学生所说:“比起不确定的未来,我宁愿选择看得见的出路。”
(注:文中案例均源自英国教育部、内政部公开数据及留学生真实经历,政策细节以GOV.UK官方发布为准。)
免责声明:喧喧博客 转载或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可能包含AI辅助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公众号

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