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独角兽”谁将率先撞线?估值70亿的它冲刺中国火箭IPO第一股
北京证监局官网昨日(9月15日)披露,国内领先的商业卫星制造商——北京微纳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纳星空”)已正式提交IPO辅导备案,由国泰海通证券担任辅导机构。这意味着又一家商业航天头部企业迈出上市关键一步,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进入资本化新时代。
深耕卫星制造八年,铸就“一站式”交付能力
微纳星空成立于2017年,是我国最早一批专注于卫星制造与系统解决方案的民营企业。公司业务覆盖卫星整星研制、地面站产品研发、以及从论证、设计、测试到发射、测运控的全链条“星地一体化”服务,具备完整的卫星生命周期交付能力。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微纳星空已掌握近40项卫星制造关键技术,累计获得专利超300件,并成功自主研发多型卫星平台与核心部组件,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截至目前,微纳星空已研制并发射27颗卫星,涵盖10kg至1000kg级多种量级,覆盖窄带通信、宽带互联网、光学与红外遥感、合成孔径雷达(SAR)及科学试验等多个领域。其代表性成果包括:
- •泰景三号01星:国内首颗由民营企业研制的0.5米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
- •泰景四号01星:国内首颗X波段商业SAR卫星;
- •泰景四号03星:国内首颗商业Ku波段相控阵雷达遥感卫星。
融资16轮、估值超70亿,国资背景基金强势入场
强大的技术实力与清晰的商业模式,使微纳星空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公开信息显示,公司迄今已完成16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20亿元。投资方阵容豪华,既包括深创投、中科创星、歌斐资产、中信建投、涌铧资本等一线机构,也有多家产业资本持续加持。
2024年6月,微纳星空完成C1轮10亿元战略融资,投后估值突破70亿元,正式晋升为商业航天领域“独角兽”。值得注意的是,该轮融资由元禾重元-无锡经开尚贤产投基金领投,无锡梁溪科创产业母基金(博华资本管理)与安芙兰资本跟投——国有资本的大力参与,凸显出国家对商业航天赛道战略价值的高度认可。
商业航天进入爆发期,2025年市场规模或达2.5万亿
微纳星空冲刺IPO,是当前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卫星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新基建范畴,以及手机直连卫星等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商业航天迎来前所未有的政策与市场机遇。据统计,我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已突破500家,涵盖火箭研制、卫星制造、测控运营、数据应用等全产业链环节。
有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万亿元。其中,具备卫星整星研制能力的企业由于技术壁垒高、产业带动力强,更受资本青睐。
专家观点:上市将助推行业走向成熟
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微纳星空如成功上市,将成为A股市场上又一家纯正的商业航天卫星制造标的,有助于提升市场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和投资信心。
“航天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尤其需要长期资本支持。上市不仅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更意味着公司治理、研发转化与商业闭环能力将迈上新台阶。”该人士称。
随着微纳星空正式启动IPO进程,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已逐步从“试验探索”走向“量产服务”,从“技术突破”走向“商业与资本双轮驱动”。这家卫星制造独角兽的上市之路,必将成为观察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又一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喧喧博客 转载或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可能包含AI辅助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公众号

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