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市值登顶A股:新能源龙头超越茅台的“硬核”逻辑
9月25日,A股与港股市场见证历史性时刻——锂电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盘中A股最高价达402.59元/股,H股最高价535.5港元/股,双双创下历史新高。截至收盘,宁德时代A股总市值突破1.84万亿元,正式超越贵州茅台(1.80万亿元),登顶A股市值榜首。这场“宁王”与“茅王”的市值角力,不仅是两家企业的较量,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与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
股价狂飙背后:业绩与预期的双重共振
宁德时代的市值跃升,根基是扎实的业绩支撑。
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大增33.33%;扣非净利润271.97亿元,同比增长35.62%。其中,动力电池系统与储能电池系统营收合计占比89.43%(动力电池73.55%、储能15.88%),两大核心业务分别实现16.80%和1.47%的增长(储能业务小幅下滑或受短期供需调整影响)。
“业绩超预期是直接催化剂。”某券商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指出,尽管储能业务增速放缓,但动力电池作为“基本盘”仍保持强劲,叠加储能需求长期向好,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预期进一步上修。
更关键的是,宁德时代的“全球统治力”为其估值提供了安全垫。作为动力电池连续8年全球出货量第一、储能电池连续4年全球第一的企业,公司在技术研发、产能布局、产业链整合上构建了深厚壁垒:全球6大研发中心、13大生产基地覆盖中、欧、美核心市场;从材料研发到电池回收的全链条自主可控,成本优势显著。
港股上市赋能:全球资本再定价
2025年5月20日,宁德时代登陆港交所,以263港元/股发行价募资410亿港元,成为年内港股最大IPO。此次港股上市不仅为全球投资者打开了参与通道,更推动公司估值体系与国际接轨。
“港股上市后,宁德时代的流动性与全球关注度进一步提升。”摩根大通在9月14日的研报中表示,过去一个月中国电池价值链显著上涨,而宁德时代储能需求超预期,因此将其2025-2026年盈利预测上调约10%,并直言“A股现为全球最便宜的电池股票”。
从股东结构看,宁德时代的“长线资金朋友圈”愈发稳固:创始人曾毓群通过厦门瑞庭投资持股22.47%,稳坐第一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外资持股通道)以13.31%的持股紧随其后;联合创始人黄世霖、李平分别持股10.22%、4.42%。机构持仓比例的提升,反映了全球资本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
从“宝马供应商”到“全球能源革命引擎”:14年的逆袭之路
宁德时代的崛起,始于一场“二次创业”的野心。
2011年,ATL(新能源科技)核心团队二次创业成立宁德时代(CATL),从动力电池部门起步。2012年,其凭借技术实力拿下华晨宝马订单,正式叩开全球车企供应链大门;2015年布局电池回收业务,前瞻性构建“生产-使用-回收”闭环;2018年创业板上市后,加速扩产与全球化,逐步从“中国龙头”成长为“世界冠军”。
“宁德时代的成功,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厚积薄发的缩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表示,从上游锂矿资源到中游材料、设备,再到下游车企与储能客户,公司已深度绑定全球新能源生态,形成“技术-成本-规模”的正向循环。
超越茅台:一场关于“时代赛道”的市值革命
宁德时代市值登顶A股,更深层的意义在于“赛道价值”的重估。
贵州茅台代表的是消费升级下的“传统核心资产”,而宁德时代则象征“双碳”战略引领的“新经济引擎”。过去十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不足1%跃升至2024年的18%,储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30%。作为这两个赛道的“卖水人”,宁德时代的成长性与确定性,使其成为资金追逐的“时代标的”。
“这不是简单的市值超越,而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标志。”经济学家管清友分析,“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硬科技企业开始领跑资本市场,意味着中国经济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未来展望:万亿市值后的挑战与机遇
站在1.84万亿市值的新起点,宁德时代的挑战同样清晰:全球电池产能扩张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欧美本土产业链竞争等,都需要企业持续创新应对。
但市场对其信心不减。摩根大通认为,储能需求的长期增长(预计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量达411GWh)与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如麒麟电池、钠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将为宁德时代打开新增长曲线。
从“宁王”到“新王”,宁德时代的故事,远未结束。
(注:文中数据来自宁德时代财报、港交所公告及券商研报,市值计算截至2025年9月25日收盘。)
免责声明:喧喧博客 转载或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可能包含AI辅助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公众号

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