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卖不卖10月就定了,员工却被逼自己掏钱买月饼冲业绩!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已进入关键阶段,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四家机构成为最终候选方,交易结果预计于10月底前正式公布。此次出售计划自启动以来备受关注,最终候选名单从数十家竞标机构中筛选产生,星巴克或保留30%股权以维持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参与。与此同时,该公司陷入月饼销售争议,多名员工反映因未完成销售指标被迫自购产品,兼职员工垫付金额达数千元,全职员工则面临福利扣减等处罚措施。二手平台涌现大量低价转售的星巴克月饼券,折射出内部销售压力传导至消费端的现象。本文将系统梳理业务出售的竞标进程、股权分配方案等核心细节,同时深入解析月饼摊派事件中员工权益受损的运作机制及企业回应。
一、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进展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已进入最后谈判阶段,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四家机构从数十家竞标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候选方。该交易预计于2025年10月底前完成,标志着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战略调整的关键一步。
竞标过程与股权结构
- 竞标筛选流程:初始吸引包括高瓴、贝恩、KKR及腾讯等20余家机构参与,最终候选名单于8月27日确定;
- 股权分配方案:星巴克计划保留约30%股权,剩余70%由多家买家分摊,单一机构持股比例不超过30%;
- 管理层表态:CEO倪睿安在财报会议中强调,出售部分股权不影响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交易背景与市场影响
此次出售正值星巴克全球门店扩张与中国市场策略调整的交叉点:
- 财务表现:2025财年第三季度中国区营收同比增长8%,但客单价下降4%,反映竞争加剧下的定价压力;
- 门店布局:截至季度末,中国门店达7,828家,占全球总数的19%,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 战略考量:引入本土资本可能增强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应对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的挑战。
交易最终落地后,新股东的资源整合能力与星巴克品牌运营的协同效应,将决定其在中国高端咖啡市场的持续竞争力。
二、月饼销售争议:员工被迫自购
争议核心在于星巴克被曝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摊派月饼销售指标,具体表现为三种典型操作模式:
- 任务捆绑福利:全职员工需完成8-12盒/人基础指标,未达标者扣除季度奖金或取消晋升资格;
- 兼职垫付压力:时薪员工被要求预付货款(单笔金额达2980元),后续通过排班抵扣或销售回款结算;
- 变相惩罚机制:部分门店将月饼销量与排班时长直接挂钩,未达标员工周工时削减30%-50%。
二手交易平台数据印证了该现象的普遍性——闲鱼平台“星巴克月饼”关键词下,近30天内新增转售链接超1200条,标价普遍为原价的4-6折。这种非正常流通现象暴露出两个管理漏洞:
- 考核体系失衡:将非核心业务指标(月饼销售)与员工职业发展强关联;
- 风控机制缺失:未建立垫付资金监管流程,导致基层管理变形。
值得注意的是,争议爆发时点恰逢星巴克中国Q3财报发布期。财报显示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虽增2%,但客单价下降4%,反映其正通过降价策略维持增长。这种业绩压力可能间接促成了非常规销售手段的采用。
三、星巴克官方回应与市场反应
针对月饼销售争议,星巴克通过多渠道作出回应,但市场反应呈现两极分化:
官方声明核心要点
- 否认强制摊派:客服部门与内部人士均强调“不允许垫款自购行为”,称将核查网传情况;
- 渠道管控提醒:呼吁消费者通过官方渠道购买月饼,以保障权益,间接回应二手平台低价转售现象;
- 管理原则重申:内部人士提及“销售任务与福利挂钩违反公司政策”,但未说明具体处罚细则。
市场反应对比分析
群体 | 主要观点 | 争议焦点 |
---|---|---|
员工/前员工 | 质疑声明真实性,称区域管理层存在变相施压(如未达标扣减排班或取消晋升) | 公司政策与执行层差距 |
消费者 | 部分支持星巴克品牌信誉,部分因舆情暂缓购买月饼 | 企业社会责任与产品信任度 |
行业观察者 | 指出快消行业普遍存在的“销售指标层层加码”现象,呼吁透明化管理机制 | 行业潜规则与企业治理改进 |
舆论发酵影响
争议事件与业务出售进程叠加,引发投资者对星巴克中国管理稳定性的关注。部分分析师认为,若内部管控问题持续发酵,可能影响潜在买家对估值模型的判断,尤其是涉及员工满意度与品牌声誉的风险权重调整。
结语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与月饼销售争议折射出跨国企业在本地化运营中的深层挑战。业务出售的资本博弈背后,是品牌对中国市场长期价值的重新评估——保留30%股权的设计既维持战略话语权,又引入本土资本强化渠道优势。而月饼事件暴露的KPI管理失控,则凸显规模化扩张下门店执行层与管理层的脱节。当二手平台出现五折转卖的星巴克月饼券时,实际已形成对品牌溢价的反噬。这两起事件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在7828家中国门店的庞大体系里,星巴克需要构建更敏捷的决策机制,在商业目标与员工权益之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
常见问题
1、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候选方有哪些?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已进入最终候选名单。此次出售最初吸引高瓴、贝恩、KKR等数十家机构参与竞标,最终四家投资方在8月底的最后一轮竞标中胜出。星巴克或保留30%股权,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每家持股比例低于30%。
2、星巴克员工为何被迫自购月饼?
部分员工反映,因未完成公司下达的中秋月饼销售指标,需自费购买产品充抵任务。兼职员工垫付金额达3000元,全职员工面临更高销售压力及福利扣除等惩罚措施。二手平台出现大量低价转售的星巴克月饼券,原价358元/盒的月饼以139-175元折价流通。
3、星巴克官方对月饼销售争议有何回应?
星巴克客服称未接到相关投诉,但承诺将反馈核查。内部人士强调公司禁止垫款自购行为,并提醒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月饼以保障权益。目前星巴克已启动内部调查,但未公布具体处理方案。
免责声明:喧喧博客 转载或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可能包含AI辅助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微信公众号

QQ群